摘自《朱南孙妇科临床秘验》
朱师南孙(1921年1月~ 2023年12月),女,汉族,江苏省南通人, 上海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系“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其祖父朱南山,父亲朱小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妇科学家,曾斥资创办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十年教育,桃李满园,其中有当代名医王玉润、钱伯文、何任、何子淮等。朱师是朱小南的长女,幼小天资聪颖,性格坚毅,深受南山先生钟爱,取其名“南孙”,意在企盼她日后不让须眉,继承和弘扬祖业。在朱氏两代名医的熏陶与教诲下,朱师以其睿智好学、锲而不舍的精神, 发奋努力,终成一代妇科大家。
简历与成就
朱师在上海务本女中毕业后,便进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学习,1942年毕业前就随父襄诊,初涉医林,即熔身于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之中,渐渐成为小南先生的得力助手。1952年,朱师随父同入上海市卫生局主办的中医门诊所(上海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及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医院门诊部的前身)。历任上海中医学院妇科教研组副主任、岳阳医院妇科副主任、岳阳 医院妇科研究室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妇科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兼妇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计划生育研究会理事、岳阳医院妇科顾问等职。现任上海中医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文献馆馆员。曾获1983年 全国“三八”红旗手及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是上海市第 八届人民代表。1991年定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为培养朱氏 妇科的继承人不遗余力。朱师学有渊源,临诊圆机活法在握;辩证论治进退有序,至晚年医术更为精湛。同道中,原上海新华医院妇产科主任、妇产科专家田雪萍医师之媳,因患血瘕(子宫内膜异位症)结婚八年未孕倍受痛经之苦,叠经诸医之手罔效。后延请朱师诊治,前后三月,竟重身有孕。著名妇科专家林巧稚闻之赞叹不已,在上海医界群贤毕至的科学会堂上亲表嘉许。至于平日坐堂及至寓所,求诊者企踵相接,忧戚而至,开颜而去者,不可胜数。朱师诊务位您之际潜心于历代经典,兼收并蓄,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和发表了不少具有真知灼识的见解,如“妇科临证诊治心得”、“痛经笔谈”、“溢乳闭经诊治心得”、“不孕症辨证论治”、“化膜汤治疗30例膜性痛经的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等主要代表作,还担任《妇科手册》(星火计划丛书)、《中医妇科临床手册》的主编和副主编。尤其是经她珍藏而幸免于 “文革”之难的朱氏妇科集精萃《朱小南妇科经验选》得以付梓,使肇始于南山公、奠基于小南先生的朱氏妇科最终经朱师汇集发展,在医林中一帜独树,朱师亦因此而享有“三代一传人”之美称。
学术渊源及学术思想
朱师先祖父南山先生(1872~1938年)名松庆,又名永康,江苏南通县四甲坝合兴镇(今属海门)人。出身贫寒,及壮嗜读医书,拜同乡儒医沈锡麟为师。学成后悬壶乡里,声誉渐起。1916年应旅沪同乡之邀在劳动人民集居之闸北地区开封路同光里开设诊所,统治内、外,妇、儿、骨伤科。1933年更址于北京西路长沙路,自建诊所,题名“南山小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先祖父崇医德,精医术,审证用药,殚心竭虑,务求其当,辄用大方峻剂,挽救危疾,立竿见影。治术宗张子和学派,并推崇张景岳,“无虚者急在邪气,去之不速留则生变”之旨,善用汗下祛邪。晚年求治者以妇人为多,遂以擅长妇科著称,对妇科的论治注重调气血、疏肝气、健脾气、益胃气。凡妇科兼 见病情复杂者,每多详审因由,力求诊断准确,认为妇人多怕羞,非详询细问不能悉其隐微。于是仿景岳十问之意订出妇科十问口诀,教诲后辈,奠定了朱氏妇科基石。
朱氏妇科十问要诀
一问年龄二问经,及笄详察婚与亲;
三审寒热汗与便;四探胸腹要分明;
头痛腰酸多带下,味嗅辨色要须清;
五重孕育胎产门,崩漏注意肿瘤症;
六淫七情括三因;八纲九候祖先问;
本病杂症弄清楚,十全诊治方得准。
朱师先父小南先生(1901~1974年),原名鹤鸣,秉承家学,尽得父传,20岁即在沪应诊,中年以后尤擅妇科,善治崩漏、痛经、不孕、带下病、产后病等,在南山先生学术特点基础上,潜心钻研,大胆发挥,理论上尤重奇经学说,认为妇科疑难之病,非究奇经难以收效。将脏象、经络、气血学说有机结合,对奇经八脉与妇科的关联具有独特见解,指出脏腑、气血、其 他经络有病变影响冲任,造成经、带、胎、产诸疾,而冲任失调 又可影响脏腑、气血、其他经络产生疾病。奇经之症又分虚实,实证为体虚病实,多指久病或癥瘕或产后体虚,治以祛邪通络,然后补虚或攻补兼施;虚证多系先天不足肝肾亏损,崩漏失血伤阴耗气,见于天癸匮乏经水迟至,或久婚不孕,治以血肉有情之品峻补。对奇经虚实之复杂病症,制定了具体治则和方药,如用辛苦芳香法温通瘕聚;用食血虫类药治经脉气滞瘀结;以腥臭脂膏之润治秽带精枯;以奇经膏冬季进补治崩漏连绵奇经虚惫等症。
小南先生还集前贤之述,撷临床之验,总结奇经药物归类,如吴茱萸,巴戟天、枸杞子、甘草、鹿衔草、紫河车、肉苁蓉、紫石英、杜仲,补冲脉之气;当归、鳖甲、丹参、川芎,补冲脉之血;木香、槟榔,降冲脉之逆;山药、莲子,固冲脉;鹿茸、 覆盆子、紫河车,补任脉之气;龟版、丹参,补任脉之血;白果,固任脉;升麻、五味子,升提带脉;龙骨、牡蛎、乌贼骨、椿根皮,固托带脉;白芍、甘草,止带脉之痛;艾叶、干姜,温带脉之寒;黄芩、黄 柏、白芷炭、车前子,清带脉之湿热;当归、熟地,补带脉之阴;黄芪、白芍、桂枝,乃阳维之主药;当归、川芎,乃阴维之主药;防己,入阳跷,肉桂,通阴跷,穿山甲、虎骨,入阴阳两跷。小南先生尤重切脉触诊,诊乳以审肝气之舒郁,按腹以辨胎孕癜瘕,颇具特色。
朱师南孙独步杏林五十载,虚心勤勉,博采众长,在前辈的学术中,又汇入进李东垣的脾胃学、朱丹溪的滋阴降火说, 张景岳的温阳益肾论及唐容川、王清任的活血化瘀法,并揉合进陈自明,傅青主等临床大师的精髓,融为一炉。她破除门户,扬长抑短,衷中参西,追求创新,大大丰富发展了朱氏妇科。她根据《内经》“所胜平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 取之”及“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理论,提出审动静之偏向而使之复于平衡是临床治疗之原则,临证施治总结概括为“从、合、守、变”富有哲理性的四法。兹择朱师的主要学术思想、学术特点简述如下。
1.乙癸同源肝肾为纲
妇科之说,在宋以前较为简略,且“钢领散漫而无统”,延至自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始有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对后世妇产科学影响极大。清代叶天士提出 “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诸医尊之,如清 · 费伯雄曰:“男以肾为先天,女以肝为先天”,朱小南先生就有肝气不舒则百病丛生,”尤于妇女为甚”的见解。近代也有学者认为肾主先天,无男女之别。朱师从肝肾同源及冲任隶于肝肾这一生理特征出发,认为肾为脏腑之本,十二经之根,藏精主胞胎,而肝藏血主疏泄,肝肾同居下焦,相火寄于肝肾,前人谓“肝肾乃冲任之本。”女子解剖上有胞宫和乳房,经乳产乳受肝肾所统,肝肾协 调,则经候如期,胎孕乃成,泌乳正常,故提出“治肝必及肾,益肾须疏肝”, 肝肾为纲、肝肾同治的观点。综观朱师辨证用药多体现这一特点,如在柴胡、淡芩、广郁金、青蒿、夏枯草等疏肝、 清肝方中,常配以女贞子、桑椹子、枸杞子、川断、寄生等益肾之品;在滋补肝肾方中少佐青皮、川楝子等疏达肝气之药,并且强调肝肾在月经周期中的作用,经前肝气偏旺偏重于疏肝理气调经;经后肾气耗损着重补源以善其本。为此朱师常嘱后 学:“此类药物貌似平常,权衡却在因人因时之宜。”小南先生变通应用于妇科肝旺肾亏的“扁鹊三豆饮”,经朱师补充地黄、钩藤等滋肾清肝之品,扩大施用于胎前产后诸症,以及妇人面部褐斑。此外,朱师撷取了补益肝肾之菟丝子、金樱子、五味子、石龙芮等数味经验之品,创制了“健壮补力膏”,广泛应用于崩漏、闭经月经失调、胎漏、不孕症、带下等疑难杂症,收到 良好的疗效。
2.注重冲任贵在通盛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隶属肝肾而司女性生殖生理。宋 · 陈自明谓:“妇人病三十六种,皆由冲任劳损所致”。调理冲任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但系统地论述冲任并提出理法方药的医家,始于小南先生。他不仅将冲任与脏腑、气血、其他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结合起来,而且详细总结了冲任二脉的常用药物。朱师深得其旨,在继承先父学术经验基础上对冲任虚损的病因病机、选方用药方面更趋全面,如久婚未孕,胞脉阻滞,勿忘气虚鼓动无力之因,治以补气通络;房事不慎,热瘀交阻,冲任阻塞,又宜清热化瘀,疏理冲任。审因论治,每每奏效。朱师针对随着妇女月经周期的变化,冲任气血盛衰也会出现生理性变化的特点,将补充冲任和疏理冲任药分类组合,分别施用于月经周期的各个阶段,如不孕症,氤氲期以巴戟,肉苁蓉,仙灵脾,枸杞子,菟丝子等以温养冲任,经前期以柴胡、香附、路路通、苏噜子等疏理冲任。朱师谓冲任以通盛为贵,任通冲盛,毓麟有望。
3.衷中参西,力求实效
朱师虽承家学。但从不囿于门户,曾先后求教于徐小圃、丁仲英、唐吉父等名家。五十年代倡言中西医结合时,朱师就十分尊重向她学习中医的西医同道, 在临诊中时时注意与他们切磋诊治疾病的心得。她认为,医学在发展,中医学应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和诊断手段,借以提高临床疗效,并由此探讨中医中药的奥秘。这一思想贯串于朱师整个医疗实践。朱师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验方加味没竭汤(即化膜汤)治疗痛经的机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她主张整体调节(中医药)和局部治疗(输卵管通液)相结合,疗效明显提高。对已用西药调节月经周期、控制出血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中药则重在化瘀散结,若是功血病人,则以固本复旧为法。如此取中西药之长 注重临床实效的精神值得后辈学习。她引用基础体温、B 超的 结果作为临床辨证施治的参考。如高温双相多为阴虚内热;低温双相多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再如子宫肌腺瘤和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都是内异位,前者活血化瘀、消癥散结,后者则加疏肝理气药。参考现代医学的诊断结果调整中医辨证用药已是朱师临症的一个特点。
4.处方精专善于通变
朱师临诊,胸有定见,素以师古而不泥著。其制方多在10味左右,不超过12味,组方严谨,味味有据,尤善用药对,自成特色。女子以血为本,血证中尤以血 崩最为凶险,医家每每遇之棘手。南山公早年创制出著名的治严重血崩证验方——将军斩关汤,小南先生沿用并推广之,认为有“补气血而驱余邪,祛瘀而不伤正”之功。后经朱师“治血证以通涩并用为宜”的学术经验加以演变,以“失笑散”为君,选择将军斩关汤中数味主药,更新为一首具有祛瘀生新止血 之效,治疗重症崩漏的验方。同样以“失笑散”为君,配古方 “通幽煎”、“血竭散”中诸药化裁成一首治血瘀型重症痛经的验方——加味没竭汤(即化膜汤),以其独特的疗效被纳入国家级科研项目,并顺利完成通过科研成果鉴定。朱师处方讲究配伍,或相须相使,或相反相逆,药味不多,主次分明,取方或用原方,或用其意。药量适中,依病情而定,如病体极虚,过补壅中,药量宜轻,常用6~9克,缓缓进取,渐收功效。朱师主张择药应注意不用或尽量少用气味难闻、难以入口之品,并告诫学生要全面掌握药性,如苎麻根有养阴清热止血安胎之效,又有润肠通便之力,尤宜于阴虚血热胎漏伴便结不畅之先兆流产者,脾虚胎漏用之无益。再如莪术,有开胃之效,癜瘕痞结纳呆者多用。
结语
朱师幼承庭训,继二世医业,毕生穷研医经,博采众长,学贯中西,耕耘妇科50余年,以脏腑、经络、气血的本质联系阐发妇科生理、病理,宗肝肾为纲,注重冲任,治病求本,安内主张平衡阴阳,调补肝肾,健脾益气,滋阴养血,攘外祛邪强调宜速务尽,守常达变,注重临床实效,三代汇粹,卓然成家。朱师临诊和蔼可亲,严肃认真,宽厚待人,团结同道,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医学界、病患中享有很高声望。朱师谓:“医道无穷,学无止境”。她虽年逾七旬,仍竭尽全力弘扬祖国医学,探求新知,培养杏林后辈。
(徐斌超 胡国华)